健康科普

你了解“鸭掌足”吗?

扁平足,俗称“鸭掌足”,走路姿势多不美观。目前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从功能解剖学角度对它的理解基本是一致的,即扁平足是指足纵弓塌陷或消失。

足具有非常复杂的多环节结构,其主要的生物力学功能是缓冲减震、保持稳定性、产生推进力,体现在走、跑、跳等活动中。足弓是由足的跗骨、跖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u=2647148837,1840278777&fm=27&gp=0.jpg

足弓对保护大脑、脊椎、胸腹器官具有重要作用,亦有利于站立和各种运动中的跑跳。因为足弓的存在可使通行足底的神经、血管免受压迫;足弓具有很好的弹性,可减小地面作用于身体的冲击力,以保护内脏器官,特别是保护大脑免受经常性的震荡,因而足弓又叫“天然减震器”。足底的许多韧带在足底部起弓弦的作用,这些韧带虽然很坚韧,但缺乏主动收缩的能力,一旦被动拉长或损伤,足弓便塌陷成扁平足(俗称“鸭掌足”)。

现代物质文明发达,大家皆穿鞋、着袜,有高跟鞋,亦有所谓“火箭式”尖头鞋,对足横加束缚,使肌肉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道路平坦整齐,出门上公共汽车,或以自行车代步,甚少活动。在上述情况下,足肌缺乏锻炼,不够坚强。若再加上生活富裕,身强体胖,体重增加,足弓不能承担,便易形成平足症。故平足症可以看作是人类进化,物质文明发达时期的一种退化病。据2003年结束的全国大型脚型测量工作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上个世纪60年代第一次全国脚型测量的结果相比,我国人口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扁平足现象。特别是12~30岁的患病者,在这期间竟然增加了20%以上。

timg1.jpg

临床上根据其形成特点讲扁平足分为:①可塑性或称生理性扁平足;②僵硬性或称病理性扁平足。

①可塑性扁平足是指在站立时,体重的负荷使足弓塌陷或消失,而当没有体重负荷时足弓正常。这种类型的扁平足主要是由于足底的脂肪厚,肌肉和肌腱力量弱,在婴幼儿时比较多见。研究报道,多数婴儿在出生时的足弓都较低,而且30%以上的婴儿出生时有跟骨外翻现象,随着发育的成熟,在10岁左右,逐渐趋于正常,多数情况不需要手术治疗。

untitled.png

②僵硬性扁平足则不管是负重还是不负重时,其足弓都存在塌陷或消失的现象,这种类型的扁平足主要是由于形成足弓的跖骨、舟骨、楔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畸形所致,尤其是跗骨联合。如果患者的距下关节活动受限,且跗骨处有痛感,可考虑是跗骨联合症状。此种情况成年人居多,较难矫正,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微信图片_20180108231735.png

微信截图_2017112621573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