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春季调阳正当时——谈妇科治未病疗法

中医学认为“阳化气、阴成形”,阳主动而散,可促进万物气化;阴主静而凝,可促进万物成形。阳主阴从,机体阳气充沛,气化功能正常,脏腑功能才能正常,故苛疾不起;若机体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失常,脏腑功能运行不畅,则百病丛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就是使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保持统一协调的养生方法。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味酸,其类草木。木气旺于春,春气上升。“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也是肝气升发调达之时。因时之序,在春季调摄阳气,使其得以宣达,则脾随肝升、胃随胆降,升降相因、气机调畅。

春季,人体蛰守一冬的精气犹如幼苗,欲自内出于外、自下发于上,若阳气不足则生发无力,需借助外力以促进生发之机。岁逢癸卯火运不及之年,“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气候偏凉,应热不热,寒热更替极端天气较多,阳气难伸,更需借助外力以畅达气机。

同时,受生活、工作因素和孕、带、胎、产特殊生理的影响,许多女性机体的阳气不断透支,出现疲乏易困、肩背沉重、面色恍白、色素沉着等,进而导致气血不和、经脉瘀阻,使得痛经、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缠绵难癒。故,春季调摄阳气、畅达肝气,以疏通经脉是正当其时。结合临床实践,在此向大家推荐几种春季补益阳气的方法。

日光浴

万物生长靠太阳,日光浴是最简单、最直接补充人体阳气的方法。民间也素有“晒太阳、胜参汤“的说法。内经有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天气晴朗时,选择在10-12时,“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即脱掉帽子、散开头发、舒缓身体、平复心绪,缓缓散步于日光下,让阳光温煦头顶百会穴,机体达到微微汗出的状态即可,每天日晒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

督脉灸

人体后背正中线是督脉循行之处。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通过隔姜督脉灸,温煦后背,充养阳气,扶正祛邪,调理气血,以驱除体内寒湿、消散结节,对于痛经、子宫肌瘤、产后四肢关节疼痛等都能起到良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足浴

人体的十二经络中,有一半都从脚“出发”或“抵达”至脚。体质偏寒的女性可以用醋、艾叶、红花、当归、干姜、丹参等温水足浴。足浴能刺激脚部的经络和穴位,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节肝、肾、脾、胃等脏器功能,既疏通了气血运行的道路,又提升了阳气生发的动力,从而达到“养阳”的作用。足浴时应以温水缓慢加热,每次30分钟为宜。

食养阳春菜

中国人的饮食讲究“不时不食”,在春季的各种蔬菜中,韭菜是春季最早上市的应季蔬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菜乃菜中最有益者”,中医认为,韭菜性温,具有补肾固阳的功效,有利于滋养人体的阳气。

“阳春三月三,荠菜赛仙丹”,荠菜是春季最有代表性的蔬菜,也被称为“报春菜”,荠菜具有和脾、疏肝、明目之效,以扶助阳气伸展。

调畅情志

春季养生宜迎合时令节气,早睡早起、适温保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工作和生活中量力而行、适度为宜,盖因“久卧伤气、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坐伤肉”。同时,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愉悦情志、开阔胸襟、乐观向上,戒暴怒、忌忧郁,以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与神俱”。

正如《灵枢.本神》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文/杜文霞 陈影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