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您一定要知道的“胃息肉”的那些事儿

常常有患者看着自己的胃镜报告:“胃息肉?呀!医生,这个严不严重啊?会不会癌变啊?我该怎么办啊?”

医生看了一眼报告:“胃息肉没那么可怕!不要慌!”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突入胃腔内的隆起性病变。胃镜下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息肉的形态。大部分息肉为良性病变,少部分有癌变倾向。多为单个病灶,亦可为多发。好发于中老年人。

胃息肉的病因?

目前,胃息肉的发生病因尚不确切,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Hp能损伤胃黏膜,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2、胆汁反流:反流入胃内的胆汁可导致胃黏膜炎症性增生,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升高,促进增生性息肉产生。

3、长期口服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类药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4、遗传因素:主要是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幼年性息肉病,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息肉可累及胃、小肠和大肠等多个部位,癌变风险较高。

5、吸烟: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发生。

6、饮酒:酒精可损伤胃黏膜,导致慢性胃炎,使细菌繁殖增加、致癌物质合成增多,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胃息肉的分类?

胃息肉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胃镜下发现胃息肉,可以通过胃镜下活检,以证实息肉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如果是肿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非肿瘤性息肉,针对病因治疗或定期复查胃镜,密切观察。

大部分人长了胃息肉没有任何症状,通常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少数患者可能有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甚至癌变的情况下,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消化道出血。

较大的息肉如果阻塞于胃的出口——幽门,则可能导致幽门梗阻,会出现如恶心、大量呕吐及明显的上腹部胀痛症状。

胃息肉怎么治疗?

结合胃镜下表现及病理切片结果,尤其是对于病理证实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疑癌变或已经癌变的胃息肉,需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胃镜下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息肉有效切除,而且创伤小、花费低,治疗时间短,恢复快!较小的息肉可以行活检钳除术、电凝治疗或氩离子凝固术,较大的息肉可以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对于胃镜无法切除的息肉,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

发现胃息肉,不要怕,找专业的医生!

胃息肉绝大部分是良性病变!

胃息肉可以通过胃镜明确诊断!

大部分胃息肉胃镜可以完美切除!

定期复查胃镜是防治胃息肉的好方法!(文/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