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荣膺“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背后的故事

为啥每天很多人愿意来排队体检?

核心提示 | 昨天早晨7点,大多数人还未上班,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内却人头济济,两百多位体检者在“翠翠导医”的引领下,有条不紊进行着验血、B超等各个项目的检查。让人惊讶的是,很多体检者都是“主动找上门”。人们体检为什么选择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究竟是如何做的呢?

●一次体检,健康负责到底

“我们为什么叫健康体检中心,并把‘健康’放在前面?就是因为我们倡导的是多元化健康管理。”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刘永生说,普通体检仅仅是一个“检”的环节,真正的健康管理不仅是信息采集的过程,还需要全面的健康评估和疾病干预,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

早在2009年,刘永生调至健康体检中心主持工作时,该中心就开始从传统体检向多元化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发展。

在河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精细化体检后,每位体检者都有专属的健康档案,由专家通过严格的体格检查,结合其他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出具科学权威并具有个性化的报告。

中心还会针对每个人查出的问题,分别推荐相关领域的专家,并附上专家电话,方便体检者及时与专家沟通。若想找这些专家就诊,则不用挂号、不用排队,享受“绿色通道就医”。

针对团检单位,中心根据单位历年来的团体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生成团检报告,组织医院专家及有经验的健康管理师进行体检报告的解读,带去精彩的健康知识讲座和生活指导干预。

回访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在该中心,人人都是回访人员,实行全年全天候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诊疗协调等服务。

很多人都有体会,体检结束后等纸质报告,少则三天,多则一到两星期,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有些不方便。

该中心在省内率先推出了用手机查体检报告的服务。只需下载一个APP软件,输入体检时所留的手机号码,即可方便、快速地用手机查看体检报告。不但安全,而且可以永久保存。

此外,如果您曾在该中心体检过,只要生病需要就诊,到中心报上姓名,就能立即享受贴心的“翠翠导医”服务。

●私人订制,体检更有意义

11月5日,在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服务台的护士丁翠翠正在接受咨询,通过科学的检前调查问卷,她协助前来咨询的陈女士选择了一份私人订制的体检套餐。

“我母亲今年56岁,最近出现更年期的症状,有些担心,希望查体时能增加一些相关项目,护士给的这些建议都非常好。”对于丁翠翠给母亲推荐的个性化体检套餐,陈女士倍感贴心。

刘永生说,在很多医院,健康体检像工厂的“流水线”,体检者像产品,一项项检查像一道道工序,体检报告则像是产品说明书。人人体检项目相同,千篇一律,甚至萝卜快了不洗泥,“个性化体检才是实事求是的体检。”

“中心要求工作人员开出体检项目前,必须弄清体检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病史、家族史等,以此为依据,量身订制体检套餐。”刘永生介绍说,每一项检查是干什么的,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为什么选择它。要不厌其烦地科普,直到体检者听懂为止,“哪怕只做200元的体检,我们也不能偷懒,依旧要详细科普。”

刘永生说,即使是单位集中体检,中心也可根据体检者的具体情况,调换单位体检的部分项目。“在这里,不管是个人体检还是单位体检,都可以‘私人订制’。只有这样,才能有病查出病,没病查了也放心,让体检更有意义。”

●未病先防,普及健康教育

近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200多家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的领导,100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获评为第六批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并接予授牌,成为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河南医疗机构。

未来几年可能患什么疾病,是可以预测的。去医院治未病,通过健康查体这一“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手段,对疾病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为此,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组织专家不定期到各单位或社区进行健康讲座和体检报告解读,每年约30余场次,受众群达数万人。每一次讲座前,都会对该单位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高发疾病,组织不同科室的专家参加,使健康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

“中医讲究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更注重预防和保健。”刘永生说,中心常年坚持的健康教育,总能纠正体检单位员工和社区居民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让身体更健康,“今后,我们将积极开展更多形式,更多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我们的理念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模式,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体检流程,运行健康管理微信平台及网络平台,开展体检个性化预约,线上缴费。”刘永生表示,跻身国家级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将进一步加大人才、技术、设备等投入,在治未病、防控慢性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上努力。

来源:中国网